口腔牙齿修复后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管理员 160

口腔牙齿修复的形成与先天或后天因素有关,先天的因素一般来说就是遗传或在母体形成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而至的畸形,而后天因素却很多,其中不良的口腔习惯就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1、因此,为了避免牙齿形成畸形,家长应防止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口腔习惯。口腔牙齿修复后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一.口腔牙齿修复后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1、吐舌头,因舌头在上下牙之间而造成前牙开牙合,上下前牙都向前倾斜,舌尖伸在上下间形成梭形开口隙,且闭嘴困难,形成凸暴的面形。

2、舔舌习惯:舌常舔下前牙舌面,使下前牙唇向倾斜,并出现牙间隙。

3、伸舌习惯:舌向前伸出上下前牙,同时推下颌前移,造成前牙开牙合与下颌前突。

4、不良的咀嚼习惯:习惯长时间用一边吃饭的人,有的会出现两边脸型不对称和牙齿咬合问题。

5、口呼吸:正常情况下,鼻腔气道行使呼吸功能。当鼻咽疾病导致口呼吸时,口腔内外压力失衡,常可引起牙、颌、面畸形,表现为牙弓狭窄、腭盖高拱、前牙拥挤前突、下颌后缩等。

6、咬唇、咬物、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均会引起口腔肌肉动力平衡的改变,导致不同类型的错颌畸形。

二. 不良的口腔习惯会导致儿童口腔牙齿修复

1.吮指习惯:吮指是婴幼儿较初学会神经反射的一种行为,在2~3岁前吮指习惯尚不属于口腔不良习惯,这种情况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但在这之后如果继续存在,则属于不良习惯,吮指可导致明显的牙齿不齐,如吮拇指时,将拇指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则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造成前牙咬不上,影响前牙美观和功能。

2.舔牙习惯:换牙期时,患儿常用舌舔下前牙的舌面或松动的乳牙,形成舔牙习惯,促使下前牙唇倾斜,使牙齿出现间隙。

3.咬唇习惯:多发生在6~15岁之间,女孩多见,咬下唇容易出现下前牙拥挤,上前牙倾斜前突有间隙。咬上唇容易形成前牙反,俗称“地包天”。

4.偏侧咀嚼:常见于一侧后牙有蛀牙,儿童长期用健侧咀嚼食物,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容易导致下颌偏向一侧,时间长可致明显的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

口腔牙齿修复后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5.咬物习惯:多见于咬铅笔和啃指甲,同样容易造成牙齿不齐。

6.其他习惯:如儿童睡眠时,经常用手、肘或拳头枕在一侧的脸下,有时用手托一侧腮帮读书或思考问题,时间长都可能影响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应当尽量避免。

美可普口腔专家提示3、偏侧咀嚼:咀嚼时集中在某一侧,会造成肌肉关节及颌骨发育的不平衡,轻者影响美观,重者造成单侧牙齿的过度磨耗及颌关节的功能紊乱。

三.五种不良口腔习惯易引起口腔牙齿修复

五种不良口腔习惯易引起口腔牙齿修复:1、吸吮手指习惯:导致开牙合畸形以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及远中错牙合等畸形。

2、吐舌习惯:可形成前牙部分开牙合;舔舌习惯可使前牙向唇侧倾斜,并出现间隙;伸舌习惯易造成前牙开牙合与下颌前突畸形。

3、咬下唇习惯:可造成上前牙唇向倾斜并出现牙间间隙,下前牙舌侧倾斜而且拥挤,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前牙前突和下前牙后缩等。

4、咬物习惯:可在牙弓特定部位形成小开牙合。

5、张口呼吸习惯:可造成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颌牙前牙前突或拥挤不齐,甚至导致开唇露齿、牙龈肥厚增生。

吮吸功能异常吮吸功能是婴儿出生以后获取营养的必要条件之1、婴儿刚出生时,下颌骨处于远中位置,通过正常的母乳喂养,给下颌带来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进下颌的生长并使下颌调整到中等位置。若为人工喂养,可由于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等原因而形成错(牙合)、畸形。(编辑3002)